光伏发电工程运营期间,光伏组件的清洗周期和清洗方式该如何确定?
来源:本站时间:2025/10/14 16:21:38
在光伏发电工程的运营全周期中,很多业主往往将重心放在设备选型、并网调试等前期环节,却容易忽略一个“小细节”——光伏组件的清洗。殊不知,组件表面的积灰、油污、鸟粪等污染物,就像一层“隐形的面纱”,正悄悄吞噬着发电效率。数据显示,长期不清洗的光伏组件发电效率会衰减10%~30%,在污染严重区域甚至可达50%以上。那么,光伏组件的清洗周期该如何把控?清洗方式又该如何选择?这篇干货文朔铭电力小编为你揭晓答案。
清洗周期:没有“一刀切”,按需定制是关键光伏组件的清洗周期并非固定统一,而是需要结合地域环境、季节变化、污染类型等多维度综合判断。盲目缩短清洗周期会增加运维成本,过度延长则会造成发电损失,找到“平衡点”至关重要。1. 地域环境:污染程度决定基础周期不同地域的环境污染物差异巨大,直接影响着清洗周期的设定。在城市郊区、工业园区等污染相对严重的区域,空气中的粉尘、工业废气沉降物会快速附着在组件表面,形成难以自然脱落的污垢,这类场景建议采用“1~2个月一清洗”的频率,遇到雾霾、沙尘天气后需额外补洗。而在草原、乡村、山地等生态环境较好的区域,污染物以自然扬尘、落叶为主,且易被雨水冲刷,清洗周期可适当放宽至“3~6个月一次”。值得注意的是,沿海地区虽空气质量较好,但海水蒸发形成的盐雾具有腐蚀性,会对组件玻璃和边框造成损害,需采用“2~3个月一清洗”的频率,同时选用防腐蚀的清洗药剂。2. 季节气候:跟着天气“灵活调整”季节变化带来的降水、温度、风力等差异,也会影响清洗周期的执行。春季多沙尘、夏季多暴雨、秋季多落叶、冬季多积雪,每个季节的清洗重点各不相同。春季是沙尘天气高发期,每次沙尘过后需及时检查组件表面,若积尘覆盖率超过20%就需立即清洗;夏季降水充沛,可借助雨水减少人工清洗次数,但暴雨过后可能会有泥沙沉积,需在雨停后2~3天内检查清洗;秋季落叶较多,需定期清理组件表面的落叶、枯枝,避免遮挡造成局部热斑效应,清洗频率可维持在2~3个月一次;冬季气温较低,若组件表面出现积雪,需在气温回升至0℃以上后及时清理,避免冻融循环损坏组件,积雪融化后若表面有积尘,需同步进行清洗。3. 智能监测:用数据“精准导航”随着光伏运维智能化水平的提升,通过数据监测确定清洗周期已成为主流方式。如今不少光伏电站会安装组件监测传感器,实时采集组件的发电功率、表面温度、积尘厚度等数据,当监测到组件发电效率较标准值下降10%以上时,就意味着需要进行清洗。此外,无人机巡检也成为高效的监测手段,通过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拍摄组件表面图像,结合AI算法识别污染物类型和覆盖程度,为清洗工作提供精准依据,避免“盲目清洗”造成的成本浪费。清洗方式:选对方法,高效又护“板”如果说清洗周期决定了“何时洗”,那么清洗方式就决定了“如何洗得好”。不当的清洗方式不仅无法彻底去除污垢,还可能划伤组件玻璃、损坏接线盒等部件,反而影响组件寿命。根据电站规模、场地条件等因素,可选择不同的清洗方式。1. 人工清洗:小范围场景的“精准之选”对于屋顶光伏、分布式小电站等规模较小、组件排布分散的场景,人工清洗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。人工清洗需遵循“温柔清洁”的原则,工具选择上要避开硬毛刷、钢丝球等易划伤玻璃的器具,优先选用柔软的棉质抹布或专用光伏清洗刷。清洗时需使用中性清洗剂,避免酸性或碱性药剂腐蚀组件涂层,若污染物较少,也可直接用清水冲洗。需要注意的是,人工清洗需在组件表面温度低于40℃的情况下进行,避免高温清洗导致玻璃破裂;同时要做好安全防护,屋顶作业需系好安全带,避免高空坠落事故。2. 机械清洗:大规模电站的“效率之王”对于地面集中式光伏电站等规模较大的场景,人工清洗效率低、成本高,机械清洗成为最佳选择。目前主流的机械清洗设备包括光伏清洗车、轨道式清洗机器人等。光伏清洗车适合大面积平坦场地的电站,通过车载高压水枪配合旋转毛刷,可实现连续清洗,每小时可清洗数千平方米组件;轨道式清洗机器人则适用于地形复杂或屋顶电站,通过预设轨道在组件表面移动,采用喷淋+擦拭的方式清洗,无需人工干预,可在夜间或阴天自动作业,不影响白天发电。机械清洗需注意控制水压,一般保持在0.3~0.5MPa,避免水压过高损坏组件。3. 自然清洗:辅助手段的“节能之道”自然清洗主要依靠雨水、风力等自然力量去除组件表面污染物,是一种节能且成本极低的清洗方式。在多雨地区,可通过合理设计组件倾角(通常为当地纬度±5°),让雨水能更顺畅地冲刷组件表面,减少积尘残留;在风力较大的地区,也可借助风力吹走表面浮尘。但自然清洗的清洁效果有限,无法去除顽固污垢,需与人工或机械清洗配合使用。光伏组件清洗看似是运维中的“小事”,却直接关系到电站的发电效益和设备寿命。合理确定清洗周期,选择科学的清洗方式,既能让组件始终保持最佳发电状态,又能降低运维成本,实现电站长期稳定收益。对于光伏电站业主而言,与其在后期为发电效率衰减发愁,不如建立科学的清洗运维体系,让每一块光伏板都能“干干净净发电,稳稳当当收益”。